近日,中美贸易战硝烟弥漫,美国对多个经济体加征关税,全球供应链风雨飘摇。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枢纽,香港凭借其自由港地位一直是全球经济的“避风港”。
然而,随着贸易摩擦升级,外界开始担忧香港能否继续保持低税率、无关税的独特优势。就在这关键节点,香港政府果断发声:不加征美国关税,坚定捍卫自由贸易港政策!这一决定如同为香港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不仅稳住了外资信心,也为HKICPA专业人才打开了全新的上升通道。
美国宣布对中国、越南、墨西哥等国家加征新一轮关税,部分税率高达25%-100%。这不仅重塑了全球供应链路径,也迅速传导至产业结构、企业信用、资本市场乃至保险、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根据麦肯锡数据,近五年来,美国企业从中国转移部分制造环节已影响全球贸易流向,其中香港作为桥梁的角色再次凸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关税增加将使全球GDP在未来三年内损失高达0.8%,但自由港经济体或将短期受益于“中转效应”。
在全球主张“护本土、强贸易壁垒”的风口上,香港特区政府明确表态:香港将不会对美实施对等关税政策,继续保持自由港的开放地位。
这一政策背后,凸显的是香港希望保住其作为国际金融、贸易枢纽的“稳定锚”角色。
更重要的是,它为香港的专业服务行业,特别是会计、审计、税务咨询领域释放了以下几大信号:
✅ 跨境业务需求扩大:
制造业迁移、资本重构,使得企业更依赖专业机构提供审计与税务重组服务;
✅ 大湾区一体化提速:
香港可通过CEPA等机制服务内地企业“走出去”,大量需要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跨境合规人才;
✅ 外资重回香港设总部:
据香港贸发局2023年报告,已有60多家亚太企业重启香港总部设立计划,财务管理成为首要人力配置任务。
■ 案例1|某内地医疗企业赴港上市项目
2023年,该企业准备在港交所上市,但面临合并报表、资本结构重整、IFRS报表转化等复杂问题。团队中一名HKICPA资深持证人,成为整个项目的主审计协调人,其熟练掌握香港及内地审计标准差异,主导完成了数十页财报补充材料,项目最终顺利通过港交所审批,节省时间超2个月。
■ 案例2|保险资管业务的逆势增长
关税战导致投资市场波动剧烈,但香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反而趁势布局更多多币种产品,对精算、税务、会计支持需求飙升。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同比增长15%,大量岗位向具备跨境合规和财会背景的专业人才倾斜。
HKICPA香港注册会计师,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拥有三大独特优势:
✅国际适用性强:
HKICPA采用IFRS体系,与国际接轨,能够无缝适配亚太、欧盟等国家审计制度,广受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跨国银行、基金公司等认可。
✅港澳+内地双向流动红利:
借助大湾区发展战略及前海、南沙等自贸区金融政策,HKICPA持证人可轻松参与“港资企业服务+内地项目支持”的双重业务结构。
✅稀缺性与薪资溢价:
相比CICPA,HKICPA持证人更稀缺,且薪资普遍高出20-40%。据JobsDB统计,拥有3年以上经验的持证人,在香港平均年薪可达HKD 60万+,参与IPO或并购项目者薪资更高。
✔大湾区一体化催生大量“跨境会计”需求
不再是单纯做“财务核算”,而是需要能够熟悉中港两地法规、精通IFRS和税务筹划、服务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复合型人才。
✔证书升级将决定你能否参与核心业务
随着越来越多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拥有HKICPA资质成为许多事务所与企业的“准入门槛”,没有国际证书,即便有经验,也可能被边缘化。
✔人才缺口已现,机会窗口期正开启
香港会计师公会年报显示,目前本地审计及专业服务人才仍有2,000+空缺,其中近四成岗位对内地人才开放,尤其欢迎掌握IFRS+内地财税政策复合背景者。
中美贸易战是挑战,更是一次产业结构的“洗牌”。香港作为不加税的自由港,再次释放出一个信号:谁能服务全球,谁就能在逆境中立足。
对于财会人而言,HKICPA不再只是一个“职业资格”,而是你能否跻身跨境、金融、国际舞台的入场券。
在未来10年,“国际化”将成为职业发展的底色。现在,考证、转型、抢占香港及湾区的专业红利,正当其时。
♀️关于HKICPA你还想了解:
请扫码下方图片或滑至文底点击阅读原文,又或添加小助手微信hkicpauscpa免费为你一一解答~
更多精彩,戳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