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规类 > ACFE > 考试资讯 > 项目动态 >
2025-04-14 09:13:25
浏览量:0
我还清楚记得第一次主导司法调查访谈的情形。突然被推上需要单独询问关键证人的关键岗位,这种令人倍感压力又困难重重的经历着实让人生畏。充分的准备、审慎的方法以及对案情的深入理解,能让新手调查员掌握收集关键证据所需的技能与信心,从而推动案件进展。本文将分享我的首次司法访谈经历,并重点解析如何运用工具资源实现三个核心目标:交叉验证证据链条、搭建涉嫌舞弊行为的完整证据体系,以及锁定潜在嫌疑人。
诈骗案全解析
我带领的法务会计团队曾对一起涉嫌虚构供应商舞弊的案件展开调查。案件中,某公司的主会计师被怀疑与运营经理合谋,通过审批伪造的供应商发票非法牟利。两人通过虚构看似合规的供应商主体及关联发票,以虚假账单套取公司资金,并将这些虚构供应商的款项据为己有。由于主会计师掌握付款审批与账务处理权限且深得公司信任,该骗局得以隐匿多年未被察觉。
最终让两名涉案者露出马脚的,竟是一名基层职员对各生产基地发票的例行核查。高层管理人员注意到某厂区连续数月出现异常密集的付款记录后,立即启动了初步调查。随着调查深入暴露出更多无法解释的疑点,管理层最终决定向我们专业团队发出协查请求。
突然晋升为首席采访者
随后,我的团队列出了一份需要访谈的关键员工名单。由于我们计划前往几家制造工厂进行员工访谈,我也为自己熟悉的角色做好了准备——担任访谈协助者。老板在其30年职业生涯中积累了数千次访谈经验,这与我仅两年左右的工作经历形成鲜明对比。我的任务是倾听、吸收并尽可能学习,同时做好笔记,偶尔提出问题。
我们被领进了一间空荡荡的小办公室,这里被当作临时的档案室,先后约谈了十余名员工。受访者中,有人神情紧绷、沉默寡言,也有人倾诉欲旺盛、甚至略显夸张。我观察到上司与每位受访者建立信任的技巧——他会根据对方性格特质灵活调整谈话策略,或温和引导,或犀利追问,始终保持着令人放松的谈话节奏。作为助手,我专注记录谈话要点,适时参与交流补充提问。由于受访者与涉案核心的关联度不同,我们逐渐拼凑出关键信息:某些深得公司信任的核心岗位人员,可能利用职务便利构建起复杂的资金输送网络。综合多方证言后,一个持续多年、涉案金额预估达数百万美元的舞弊网络浮出水面。
机缘巧合下,我们成功说服了一位与嫌疑人私交甚笃的基层会计人员配合调查——这位关键证人被管理层及多位受访者指认可能掌握核心线索。我们当即建议高管层必须立即约谈此人,然而此时上司因紧急事务需离州处理。当所有目光聚焦到我身上时,管理层试探性地询问:能否在仅剩48小时准备时间的情况下,由我主导这场至关重要的讯问?
面对这场至关重要的讯问,我内心翻涌着无数疑虑:真的能获取全部所需信息吗?若遭遇突发状况该如何应对?深吸一口气,我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最擅长的领域——系统性筹备。通过详尽梳理受访者背景资料、量身定制问询策略、预演各类突发场景的应对方案,我以缜密的事实依据为盾牌,逐步构筑起应对这场硬仗的战术体系。
寻找最佳方法
我向来不做无准备的访谈。通过收集工厂管理层及多位员工提供的海量信息,我对即将面对的受访者进行了全面背景调查。随后,我着手构建他的个人画像——登录LinkedIn职场档案与Instagram社交账号,这两个平台恰好能呈现一个人的多面性。从学历背景、居住轨迹到社交活跃度,数据拼图逐渐清晰:这是一位值得尊敬、专业干练且锐意进取的年轻人,展现着通过勤勉实现职业突破的特质。
在深度思考问询策略时,我始终铭记核心目标——挖掘他对其上级涉案行为的知情程度。通过换位思考,我试图还原他在涉嫌舞弊发生时的视角:究竟目睹了哪些细节?面对当下的问询又会作何反应?我甚至能共情他可能承受的职场压力与告发顾虑。结合职场经验与这种视角切换,我逐步打磨出独特的问询风格。首次担任主审的我顿悟:若提问者都无法从容发问,受访者又怎能坦然作答?要扮演咄咄逼人的"黑脸"角色吗?不,这次我将采用镇定自若的对话者姿态——以事实为锚点,在自然交流中构筑证据网络。
尽管我曾理想化地认为这会是两个成熟职场人之间的对话,但也清醒意识到访谈随时可能陷入僵局——他可能对关键问题保持缄默,或在陈述中掺杂虚构成分。我为此准备的应对武器库是:铁证如山的数据与环环相扣的证据链。特意准备的涉嫌财务违规时间表详列了数百条异常交易记录,这些文件既能作为试金石检验其供述真实性,又能通过其对特定时间节点的反应,精准评估配合意愿与可信度。
深入突破的关键时刻
我身着商务休闲装,为这场对话定下从容的基调。初见之下,他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得体谈吐与亲和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敏锐的观察让我捕捉到其声线中轻微的震颤——当我们目光交汇时,那份对谈话走向的忐忑已悄然浮现。我立刻和他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当他意识到我不是什么可怕的调查员而是一个志趣相投的专业人士来这里工作时,我可以慢慢看到他放松了警惕。随着寒暄的余温散去,我以平静却坚定的语气切入正题:我来这里只有一个原因:寻求他的帮助。我说他有机会做一些好事,帮助他和公司。我希望挖掘他的人性,让他乐于助人,做正确的事。
在了解了他的角色和经历的背景信息后,我仔细询问了他对潜在计划的了解以及我们认为参与其中的人,深刻地意识到受访者和嫌疑人一度是亲密的朋友。他有点腼腆,不知道该说多少,也不知道访谈的方向。我采用开放式提问策略,以"如何看待部门近年运营状况"这类泛化问题为引,静待其自主披露关键信息。果然,在谈及直属上司时,他逐渐流露出压抑已久的不满:"他们的管理能力根本配不上这个职位。"这句看似情绪化的抱怨实则是重要突破口:其一,表明其心理戒备开始松动;其二,验证了陈述的真实性。通只要让他畅所欲言,不被打断,我就能一瞥他的心态和想法。
在慢慢引导至对运营经理和总会计师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的讨论时,他表示,作为当时的朋友,自己不想通过质疑他们的行为引发任何风波。掌握这一信息后,我转而提及涉及舞弊性发票的计划,但未点明具体指控。他声称毫不知情,对此类情况毫无察觉。为打破这一僵局,我向他展示了所有舞弊性收费的清单,上面没有标注费用项目或购买方信息。他的反应只能用 “震惊” 形容:声音发颤、瞪大双眼、嘴巴大张。他的肢体语言看起来很真实,我确信他会继续说实话。我让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让他看看清单,告诉我们任何可能有帮助的东西,期间尽量不打断他发言。他承认对不当行为有所了解,还说对舞弊的严重程度感到震惊和厌恶。无人引导的情况下,他急忙拿起笔,几乎在每一项费用旁都做了笔记,同时口头详述背景。他对舞弊计划的运作机制、虚假发票收费内容,以及那两名员工如何获利都有全面、具体的了解。他对每一项费用的详尽叙述是一次突破,被证明对案件极为重要。
首次司法调查访谈的成功要诀
这段经历让我学到了几个重要经验,对任何准备主持人生首次司法访谈的人都至关重要。第一个核心要点是充分准备与深入理解访谈主题的重要性。熟悉事实细节、了解访谈对象,同时预判对方可能的反应,能显著提升访谈质量。此外,以审慎且灵活的态度展开对话 —— 而非采取对抗立场 —— 有助于建立融洽关系,引导对方真诚、坦率地回应。即使是最细微的信息披露(往往通过认真倾听与巧妙引导获取),也可能在调查中带来重要发现。当你准备司法访谈时,请牢记这些原则,它们将帮助你应对棘手局面、挖掘关键真相,推动调查走向成功。
原文标题:
Getting started as a forensic interviewer
By Nicholas DiModica, CFE, CPA
*本文由ACFE China校对翻译,如需转载,请提前告知。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处理。
END
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获取ACFE考试评估资格